上观新闻 | 上外学者张红玲 吴诗沁:口罩——文化差异还是文化偏见

640-305

新冠肺炎病毒暴发以来,各国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抗击疫情。戴口罩作为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广为接受的防疫手段,在西方很多国家却引发了令国人意想不到的争议。从禁止、反对,到建议、倡导,再到要求、强制,戴口罩防疫在这些国家经历了漫长又纠结的过程。如今口罩之争似已平息,但东西方对于口罩表现出来的态度差异,尤其是口罩引起的排斥、歧视和冲突,仍值得深思。笔者访谈了多名在欧美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窥探口罩之争背后的文化逻辑,从而感悟全球化语境下公民教育的内涵,领会多元文化的相处之道。

尊重包容,摈弃自我中心主义思想

西方民众之前对口罩的拒斥令我们困惑,不戴口罩的“错误”行为曾引发中国网友的批评和指责。如今西方许多国家出台了强制口罩令,少部分民族自豪感高涨的网友又对其冷嘲热讽。为中国疫情防控之高效感到骄傲自豪,体现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之情,值得赞许。然而,我们也应警惕自豪变成自大,民族自豪感变成民族优越感。国内疫情防控的成效不能成为我们站在制高点,对他国疫情防控指指点点的理由,国内口罩防疫的有效性也不等同于要求他国民众佩戴口罩的合理性。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国从不向谁“输出”中国模式,也从未要求谁“抄中国作业”。

国情和文化的差异意味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多样性。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小辛在谈到疫情初期英国人拒绝戴口罩时解释说,英国人认为戴口罩只能防止感染者传染给别人,并不能保护自己,而勤洗手被认为最有效,因此商场里洗手用品一直脱销。在德国学习工作多年的房先生强调,“绝大多数德国人没有戴口罩的经历,在他们看来,只有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或从事油漆或农药喷洒工作的人员,才有戴口罩和穿防护服的必要。在公共场所戴口罩,若非政府强制,对普通民众而言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口罩之争提醒我们,在面临类似新冠肺炎病毒这样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要增强全球公民对国情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尊重不同群体的行为逻辑,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习惯,去评判、指责或贬损他人。

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据小辛回忆,在疫情初期的英国,戴着口罩出门常会招来异样的眼光,甚至可能遭受言语攻击,但对于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在疫情初期不建议民众戴口罩的做法,小辛也表示理解,一是因为防疫物资不足,二是民众对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理解与我们不同。“政府如果要求大家都戴口罩,一定会引起恐慌,暂且不说买不买得到口罩,如果在公共场所人人戴着口罩,会让人觉得个个都是病人。”根据在法国留学的小王回忆,他戴着口罩出现在地铁站,有人见到他立马捂上自己的嘴,但他并不认为这是排斥和歧视行为,“我觉得这就是条件反射,他们或许是有点紧张吧。”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便可释然。

可见,在内心为他人的行为给出合理解释,调动同理心,尝试换位思考,就能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同理心要求我们在对方遇到困难,紧张、惊慌、痛苦之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他人。增强民众的同理心对于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消减误解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话,促进相互理解

实际交往中,单方面的同理心不足以解决问题,双方还需对话沟通,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减少误解和冲突。小辛曾主动与她的英国朋友交流,双方相互解释戴或不戴口罩的缘由,从而与他们达成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在澳洲华人奶茶店打工的小李说,来店里消费的客人看到中国员工戴口罩通常会“愣一下”,这时如果主动解释一下,大部分人会表示理解。友好沟通交流后,即使他们不接受口罩防疫的做法,也会以礼相待,至少不会引发口头或肢体上的冲突。

很多华人面对误解和排斥,倾向于保持沉默,因此错失了通过对话来消除误解、缓解冲突的契机。歧视和冲突的产生通常是因为缺乏沟通和了解,因此我们应通过相互沟通,鼓励民众本着善意,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讲述自己的文化故事,倾听对方的心声,以促进相互理解。

善于反思,警惕傲慢与偏见

偏见是歧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口罩不过给了持有偏见的人一个借口,让他们将内心的偏见以歧视的言行发泄出来。不过,研究表明偏见和歧视通常与“素质” “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小辛表示,在英国虽然对“口罩无用论”的认知不存在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但偏见态度和歧视行为能体现这样的差别,“受教育程度较高、阅历比较丰富、见识较广的人,无论他是什么人种,对中国普遍比较友好,没有明显的偏见和歧视。”事实上,那些对中国和华人持有偏见、进行蛮横无理的污名、打压和排斥的人士,通常是些孤陋寡闻、思想狭隘、对中国不了解的人士,这充分说明偏见和歧视源于无知和傲慢。

值得注意的是,被歧视的人自身也会对他人持有偏见,并由此而自认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可能夸大他人对自己的偏见和歧视。偏见的狡黠之处在于其隐身性,人们往往对于自己持有的偏见毫无意识,因此,有必要通过教育,增强民众的自我反思意识,尽可能消除偏见,进而减少歧视和冲突。

守望相助,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口罩争议和疫情歧视给海外留学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善意和支持。在美留学的小刘说,她所在的学校国际留学生比例很高,包容性很强,多元融合的环境让她感到安全放松。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留学的小林并未感受到排斥和歧视,他决定继续留下,安心学习。小辛的中国朋友在超市购物时,因为戴着口罩而被超市员工和其他顾客团团围住,事实上他们并非是要攻击他,而是出于关心,担心他染病,主动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这些事例说明,海外华人身处的环境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般充斥着紧张、压力、排斥和恶意。我们在直面客观存在的歧视和冲突的同时,也应该相信,正义和善良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守望相助、共创和谐,是地球村居民的共同愿望。

口罩之争已基本平息,反思这段历史,我们认为世界各国应加强全球公民教育,力争在纷乱的后疫情时代,秉持尊重、包容、理解、互助的精神,为人类注入更多善意,为世界增添更多美好。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说,我们衷心地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者:张红玲,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47.94.224.224/archives/23223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7月28日 下午1:50
下一篇 2022年7月28日 下午2:07

关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