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 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发挥高质量外语教材的引领作用

王守仁 | 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发挥高质量外语教材的引领作用

《外语教材研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材研究院主办,立足于我国外语教材建设需求,聚焦外语教材理论、建设、使用与评价。集刊旨在总结和推广国内外外语教育专家在外语教材建设和研究方面的成果,推动新时代外语教材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理论体系,为我国外语教材及外语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

今天推送《外语教材研究》第一辑中王守仁教授的文章。

王守仁 | 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发挥高质量外语教材的引领作用

摘要

教材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优秀教材可以发挥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本文分别论述(1)价值引领:高校外语教材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2)理念引领:确立以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3)方法引领: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要采用有效的方法;(4)技术引领: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融合应用。本文强调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认为质量是外语教材建设的生命线。

关键词

价值;理念;方法;技术;应用;引领作用

教师、教材、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素。作为用于教学而编选的材料,教材起到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功能,是链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什么样的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教材建设提出新要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纲要》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的第一点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鉴于教材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在“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教材建设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上升到人才培养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如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外语教材,发挥其引领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价值引领:

增强政治意识

高校外语教材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外语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掌握对象国社会历史文化知识,但不能因为其专业性而忘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初心和使命。《纲要》指出: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各类课程都要承担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从育人的“大目标”出发,要求我们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举旗帜,育新人,走出专业教学的舒适区,提升对课程育人目标的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到教材编写,必须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定政治立场,把好教材的底色、倾向、基调,思考这本教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是为国家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一点我们过去不是那么自觉,现在需要强化。

2

理念引领:

以“学”为中心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教育部)。无论是一流外语专业建设,还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都应考虑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外语教育发生的重心转移,即从了解外国到传播中国的功能转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习近平),首先要在理念上有变化,而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到教学实践,教材是不可或缺的媒介。体现新理念的教材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变革,如“交际英语”“体验英语”“产出导向法”等,都是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引发教学改革创新。把握新时代要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教材建设要努力确立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此处的“学”包含两层意思,即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大目标有明确的彰显,凸显外语教材的价值导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保持外语教材的专业性。教材内容设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两个中心水乳交融,互为支撑,兼顾思想性和科学性。目前不少外语课程存在“水课”现象,即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之所以出现“水课”,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的教材未能以学为中心,内容浅薄陈旧,语言训练耗时低效,学生获得感低。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两性一度”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教材建设,即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

3

方法引领:

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纲要》在论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的战略举措时强调“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现有的外语教材在课程思政方面缺乏系统性,出现“显性”缺、“隐性”散的现象。高等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杨祥认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杨祥等2020:4),这一认识对我们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有启迪意义。针对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我个人以为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比较”和“融化”。首先是“引导”,要显性呈现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基于显性呈现的信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所学材料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比较”涉及对比、鉴别、辨析差异,同时也注意发现差异之下共通的地方。现在不少教材单元采用AB篇布局,得以采用不同的角度,选文有意识地兼顾中外题材。采用比较的方法,从中国文化立场出发,通过比较异同,开展批判性阅读后,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融化”是将思政内涵的具体理解以及践行方式有机融于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学习活动或语言知识点学习与能力培养之中。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设计努力体现技能、知识、价值观的多重训练目标,词汇练习、翻译、写作、项目等除训练语言技能外,在选词、例句、语境、主旨等方面有意识地对标单元育人目标,体现价值塑造。融化由此成为方法、艺术和境界:在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观培育,“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李向东2019:18),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

技术引领:

促进线上资源与教学融合应用

2020年初突然袭击的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也改变了教育。疫情期间线下教学全部转移到线上,从教室的物理空间转移到由信息技术支撑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拓展了教育空间,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形态,由此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利用线上教育资源进行教与学成为新常态形势下,教材建设必须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以“高度互联、海量数据、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对全球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价值理念产生深远影响,在教育领域,课程资源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即从纸媒介发展为多载体形式,如PPT、音频、视频、数据库、虚拟仿真资源等。教育部近年来大力推动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其中的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在融合式教学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之际,编写教材要以先进的数字教育技术为支撑,对网络学习平台和教育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纸质教材内容与网络平台资源充分关联。出版社要为纸质教材配套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建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支持与服务,满足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实需求。不少一线教师已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迫切希望能够抓住机遇,推进教学改革,对纸数融合新型教材会非常期待。同时,新技术倒逼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深度融合的教材可以倒逼教师进行教学调整,促进外语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革,建立开放共建的课程资源观念,从更多渠道获取优质课程资源并合理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使得课程常上常新,课程内容永葆吸引力和挑战性。

高校外语教材要发挥引领作用,其前提是教材优秀,质量要好。“外语教材”中的修饰词是“外语”,外语对教材的目标、内容、功能、使用方法等都起到限定性的作用。高校外语教材是以外语为载体,从语言出发,落脚点还是语言,语言的质量是生命线。优秀外语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语言质量好,使得教材享有很好的口碑,师生认可度高。另外,高质量的外语教材建设还有一个学术水平的要求。我们追求的高质量,一方面是语言,另一方面是学术水平。外语专业的课程应遵循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发展这两个路径。长期以来,外语专业课程主要是按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逻辑过程组织起来的,学科知识的发展逻辑不连贯,未能成为组织原则。我们应强化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逻辑,对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经由教育学、心理学的逻辑加工,转化成可以教学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需要被传递的,这既是一个学科专业的问题,也是一个关涉创造什么价值、关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基于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外语教材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做好新形势下外语教材的建设工作,要处理好继承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实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深度融合、语言能力培养与学科知识发展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在价值、理念、方法、技术方面进行引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有效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教学提升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1-3-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乘势而上 狠抓落实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101/t20210108_509194.html(2021-3-15)

[3] 李向东.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引导[J].中国高等教育,2019(9):18-20.

[4] 习近平.《习近平论应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OL].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7-07/8886495.shtml(2021-3-15)

[5] 杨祥,王强,高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课、一流课程即课程教材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8):4-5.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发布者:管理团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47.94.224.224:8686/archives/21555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7月20日 下午3:29
下一篇 2022年7月20日 下午3:50

关联资源